乌方谈判代表被曝遭乌安全局击毙 涉嫌“叛国
乌方代表团团长、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
广泛传言于3月2日晚间举行的俄乌第二轮谈判,并未如期落实,据报已经延迟至今天,甚至还要往后推。
莫斯科发出相对清晰的信息。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宣称,期待乌方代表“到来”,由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担任团长的俄代表团已于2日下午抵达白俄罗斯,并准备好与乌方代表团在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地区的别洛韦日森林展开会谈。
基辅的信息则相当混乱。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的助手2日证实,与俄罗斯的谈判“将于当天晚些时候进行”,但外长库列巴则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视频中否认乌俄已经确定了新的谈判时间。
他表明了乌方参与谈判的意愿及对外交手段的开放态度,但强调基辅“绝不准备接受俄罗斯的最后通牒”,如果是那样,就不会有谈判。
总统泽连斯基谈到,新一轮谈判前,莫斯科必须停止军事攻击。
在会谈的地点方面,乌方也传达出不同的讯息,该国人民公仆党议会党团主席阿拉哈米亚在同天称,“谈判地点是另一个地方”。
不过,第二轮谈判将会进行,且乌方代表团已经动身出发了,同时得到俄乌双方的确认。
出席第二轮谈判的梅金斯基在抵达白俄罗斯的当天下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乌克兰代表团已经离开基辅,目前正在路上,有望在白俄罗斯时间3日早上赶到会场,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也在2日表示,乌方代表团正在前往白俄罗斯的路上。
然而不同寻常的是,俄白方面无法与乌方代表团取得联系。
白俄罗斯信息分析机构“民主力量圆桌”负责人尤里·沃斯克列先斯基在俄罗斯“24小时新闻节目”中说,自1日起,白方几乎跟理应出席第二轮俄乌谈判的乌方代表团的所有成员都失去了联系,这些人的电话均已关机。
俄方声称的双方一致同意在别洛韦日森林举行谈判,再次被证实是谎言。据信抵达白俄罗斯后的乌克兰代表团坚决反对在该地进行会晤,因为它是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意味的地点:
1991年,乌克兰和俄罗斯、白俄罗斯等三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曾在此地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终止存在”。
北京时间晚上9时多,双方代表团抵达未说明地点的俄罗斯会场,预示着第二轮谈判的正式开始。
第二场会晤的安排过程看上去更曲折、神秘且包含着双方复杂的博弈,而乌方代表团在3月1日至抵达白俄罗斯前,显然都处于严格保密状态。
首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有关谈判继续进行必须基于停火前提的要求,未获得俄方满足,但谈判仍然得以进行,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是俄方释放出了有关最终协议的某些令基辅当局心动的信号。
其次,第二轮谈判经过延迟后得以顺利举行,正如前述,俄方提出了富有诱惑力的条件,足以打消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关于若俄方只提出最后通牒,谈判将不会继续的念头。
第三,乌克兰谈判代表团组成人员均是当前基辅当局一线精英,对保证乌抗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代表团成员自3月1日起就让通讯设备进入静默状态,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出于安全考量。在俄乌战争正在进行的时刻,安全局势严峻,尤其是普京当局最初的目标就直指基辅最高执政当局,假如代表团成员被俄方以隐秘的方式“一窝端”,将重创基辅政权。
美国领导下的西方抗俄联盟所发起的全面制裁不断收紧,效果开始显现,莫斯科出现经济危机的征兆,俄外长拉夫罗夫今天感叹说,美方行为是为将俄置于死地。
这话也不能说不对,如果你是敌人,美国要将你置于死地属于情理之中的事。美国立国以来,想要置于死地的国家属于哪些类型,可以翻翻历史。只要你自己不主动走到美国的对立面,任何一位美国总统想要将你置于死地也不成,因为他说了不算,国会、最高法院、媒体、舆论都死死地盯着他。
在第一轮谈判中,俄方提出了一份拉夫罗夫所称的“起码”的、但却为基辅当局所无法接受的条件。
这不是莫斯科的错,因为任何有自尊的人都不希望在一场严肃的谈判中将自己的可怜相示人,在普京当局拟定的“闪电战”辅以信息战和心理战、打算“直捣黄龙”搞定泽连斯基当局并扶持一个亲俄政权的最初计划失败、西方的军事、财政、物资源源不断向基辅输送、大规模的外国军团组建,与此同时西方通过制裁逐渐全面勒紧普京当局脖子的背景下,俄罗斯开启下坡路进程,是不可避免的。
普京现在要做的是在最坏局面出现前,达成最好的结果,第一次要价甚高,不足为奇。俄乌在第二场谈判中很有可能将会讨论到具实质性的内容,重点是达成停火同时莫斯科的体面退出目标。
莫斯科的颓势不仅表现在其经济基本面正在经历显著的、危险的动荡,而且反映在三个细节上:
急切寻求谈判的姿态,包括主动提出要求,其代表团在两次谈判中都先期抵达会议地点,提前做好万全准备。
拜登当局已公开宣示美俄关系“破裂”,而且其发起的史无前例的制裁为俄独立以来所仅见,堪称敌国之最,然而当坊间传言俄要与美断交时,拉夫罗夫矢口予以否认,由此显示出在当前形势下,俄方虽然恨美入骨,但也不得不继续和它打交道,图谋将来有朝一日走出困局。
在俄方提出安全保障条约,北约方面以严谨的态度予以回复,并确认不会在核心问题上让步后,普京当局曾以罕见的不屑的语气,明示北约被驱逐出俄方的对话名单,然而当北约与美国合作,对其发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制裁行动时,莫斯科的态度变得软弱,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对与北约对话仍持开放态度”。
俄乌谈判归根结底取决于我早前所称的“四大要素”,特别是战场上的得失。
俄乌在战场上的紧张形势加剧很明显,普京当局改变了“闪电战”策略,决心要对乌展开正面突破,尽管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经过拉锯战,俄方终于在战事进入第八天之际控制了赫尔松市,打开了南部战线的缺口。在东部战线,俄军正在重点攻击马里乌波尔,假如实现目标,将使东部和南部战线连成一体,将在战术上形成更有利的态势。在北部战线,俄军对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进行了猛烈轰炸,其中动用了国际公约禁止的武器,从中可见莫斯科的焦急心态。而针对首都的一字长形车队持续在基辅以北缓慢而坚定地行军,据传,这支庞大的对乌遭到了无人机的轰炸,遭受严重损失,今后几天能否有效投入战斗,还要再看看。
随着战事进展,俄军的劣势暴露无遗,乌军方调整战略,宣布乌军从防御转入反攻,凸显了基辅当局熬过了最困难阶段,扭转形势,占据了战略优势方位,而跟防御的被动挨打相比,进攻可以主动寻找机会,针对敌人弱点而行,重创俄军,取得更积极的战场效果。
而这项决定在第二轮谈判举行之前宣布,是有政治意图的,旨在发挥震慑作用,对俄方形成心理压力,迫使已经处于劣势、急于求成——包括战场和谈判场两个层面——的莫斯科当局在谈判中作出有利于基辅的让步。
作为实力悬殊的弱者一方,基辅虽然得到了西方除了直接武装干预之外的相当大的支持,但真正跟俄方进行殊死对抗的只有本国人民,美国和西方一再坚定表明,其无意武力介入俄乌冲突,而欧盟接纳基辅,最早也要等到战争结束以后,因此泽连斯基当局作了两手准备,吸引一切外部支持,军事上对抗到底,同时也为外交渠道解决问题保留余地,只不过形势的发展,使得其具备了更大的回旋空间,更多的讨价还价筹码,减少国家牺牲并达成外交协议,仍是泽连斯基当局努力的重要目标,而在俄方主动而为的情况下,就更具有了潜在可能性。
另一方面,美国及西方全面的支持,也是要代价,要条件的,就是基辅当局的关键抉择,必须符合华盛顿的大国竞争和地缘战略利益,而不能对其产生损害,尤其是在如何对待、处置俄罗斯和普京当局方面,基辅必须与拜登当局达成一致。
从这个角度来说,参加俄乌谈判的乌克兰代表团在1到3日之间的“神隐”可能还有更深的背景,即他们将要提交到俄乌会谈中的协议草案必须兼顾基辅和华盛顿的诉求与利益,两者要有机地反映在相关条款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使莫斯科再也不能在未来的数十年里成为重要的威胁力量,相反要使其在这期间无回天之力。
这样的事只能秘密进行,不能为任何第三方知晓。